《2008-2009年中国石油行业研究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为独家首创行业深度调查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定制服务报告,如果《2008-2009年中国石油行业研究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目录中所列举的内容没有完全满足您的需求,咨询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企业提出的具体要求,重新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准确详细了解行业运行状况及同业竞争者战略方向提供全程服务。
报告摘要:
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石油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作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和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并基本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而我国也由往日的石油出口国转变为石油进口大国,石油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
咨询认为,中国的石油勘探尚处在中等成熟阶段,石油储量仍处于高基值稳定增长时期,但勘探难度越来越大。中国的主力油田总体已进入递减阶段,稳产难度不断加大,但开发上仍有潜力可挖。
石油行业是一个资金投入高度集中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几乎都是上下游一体化、业务遍布全球的跨国公司。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使得大石油公司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投资回报水平各不相同。在石油工业的整个生产链中,上游的勘探开发、中游的管道运输、下游的炼油与销售以及化工业务在不同时期的项目投资回报水平差异也十分明显,这决定了石油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具有极大的选择性。如何充分、合理地确定投资规模以及资金投向,求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是石油公司共同关注的问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原油产量18150万吨,比2004年增加648万吨,增长3.7%;原油净进口11875万吨,比2004年增加143万吨,增长1.2%;成品油净进口1742万吨,比2004年减少899万吨,下降34%。全年石油净进口13617万吨,比2004年减少756万吨,下降5.3%。全国石油表观消费量约31767万吨,比2004年减少108万吨,下降0.3%。
中国充满爆发力的石油需求一直被视为近两年来国际油价大涨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仅次于美国),预估10年内中国的石油需求将从目前的每日600万桶膨胀近一倍至1150万桶。十年前中国进口石油占整体石油需求的比例才6%,现在已经提高到三分之一,到2020年预期将有60%的石油都必须来自进口。汽车工业将是汽柴油消费最主要的生意推动力。乙烯工业的发展将使化工用油进一步上升,中国需要进口更多的石脑油。今后20年,国内原油产量虽然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但增幅有限,预计2010年和2020年产量将分别达到1.7亿吨和1.8亿吨左右。
第一章 石油行业运行宏观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及与石油行业关联性分析
一、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二、2008年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三、2008年5月PPI涨幅8.2%
四、石油行业经济敏感性分析
五、持续高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六、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
七、通过行业传导制约经济高增长
八、高油价会引发输入型通货膨胀
九、重化工业化将带动石油石化产品需求高速增长
第二节 全球经济环境分析
一、2008年全球经济展望
二、世界经济对油价的承受能力
三、高油价威胁全球经济复苏
第三节 、产业政策分析
一、八家企业获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
二、消费税调整提升国产乙烯竞争力
三、发布《关于民营成品油企业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
四、发布《关于成品油进口税收问题的通知》
第二章 2008年石油市场需求及价格分析
第一节 2007年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
第二节 促使国际油价长期高位运行的主要因素
一、2010后石油供应前景堪忧
二、美元贬值及降息因素
三、炼油瓶颈因素
四、石油库存减少因素
五、OPEC集团控制因素
第三节 2008年石油价格走势预测及影响
第三章 2008年国外石油市场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世界能源市场格局分析
一、高油价影响下的世界能源市场
二、世界石油工业形势分析及预测
三、国际能源秩序的酝酿与调整
第二节 2007年国外石油市场回顾和2008年预测
一、2007年国外石油市场回顾与分析
二、2008年国外石油市场预测
第三节 俄罗斯与中国的油气合作
一、中俄扩大油气合作的有利条件
二、制约中俄油气合作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相关地区石油市场分析
一、中东地区石油市场分析
二、大中亚地区的石油市场态势
三、加拿大油气工业现状
第四章 2007年中国石油市场回顾及2008年石油天然气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06年中国石化工业发展情况
一、生产增速有所放缓
二、石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活跃
三、乙烯工业加速发展
四、投资主体多元化
五、投资项目集中在煤甲醇、装置建设
第二节 2007年中国我国石化工业发展情况
第三节 2008年一季度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产销分析
一、中国一季度原油生产情况分析
二、中国一季度精炼石油产品生产情况分析
第四节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一季度经营情况分析
一、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一季度经营情况分析
a) 成长能力分析
b) 营运能力分析
c) 盈利能力分析
d) 偿债能力分析
二、中国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行业一季度经营情况分析
a) 成长能力分析
b) 营运能力分析
c) 盈利能力分析
d) 偿债能力分析
第五章 中国成品油细分市场现状与未来走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成品油市场消费特点回顾
第二节 2007年中国成品油市场分析
一、生产情况
二、主要产品产量分析
三、进出口情况
第三节 成品油市场放开影响分析
一、市场参与主体将逐渐变化
二、民营企业面临巨大考验
三、跨国石油公司将大量涌入
四、政府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第六章 海洋石油工业分析
第一节 世界海洋石油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未来油气产量增长主要来自海洋
二、深水油气产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三、亚太将成为全球海洋油气工业的引擎
第二节 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分析
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成就卓著
二、当前我国与世界海洋石油工程技术的主要差距
三、世界最新海洋石油钻井机械与我国钻井机械的参数对比
四、发展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建议
第七章 应对石油风险与建立石油期货市场
第一节 我国石油风险分析与预测
一、我国石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主要石油消费国家规避国际油价波动的政策和措施
第二节 石油期货市场分析
一、世界石油期货市场简况
a) 石油期货市场崛起并开始发挥主导作用
b) 影响石油期货发展的因素
二、我国石油期货的发展
a) 我国石油期货的兴起和发展
b) 石油期货与中远期市场的争论
第八章 各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分析
第一节 马来西亚
第二节 英国
第三节 美国
第四节 比利时
第九章 国外加油站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第一节 国外加油站行业发展趋势
一、单站规模大型化+网络布局合理化
二、服务综合化+品牌多元化
三、设备设施自动化+加油服务自助化
四、更健康+更安全+更环保
第二节 国外加油站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一、积极调整网络布局,推进大型化、高效站建设
二、积极推进加油站服务综合化和品牌多元化发展
三、稳步推进加油站设备设施的自动化和自助化水平
四、主动向更健康、更安全、更环保、更节 能的方向发展
第十章 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中国石油石化公司分析
一、中国石油和化工业三大公司2007年运营业绩及竞争能力分析
a) 中国石油2007年运营业绩及其优势分析
b) 中国石化2007年运营业绩及其优势分析
c) 中海油2008-2010年的经营业绩分析及预测
二、我国石油石化公司与国外公司的差距分析
第二节 国外大石油石化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现状与策略分析
一、跨国石油石化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现状
二、国外大石油公司在华发展的主要业务情况
a) 发展LPG、LNG和天然气管道业务
b) 加速建立油品分销网络
c) 扩大下游石化业务
d) 开发炼油业务
e) 积极开展勘探开发项目
f) 积极涉足电力和beplay手机下载领域
三、跨国石油石化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策略和对华业务发展的特点
四、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华今后发展趋势及对策思考
第三节 外资石油公司在华业务发展的动向分析
一、外资石油公司在华业务的新表现
a) 技术与资本合作——上下游生产全面协作
b) 战略支持——利用战略投资者身份加快在华发展
c) 终端渗透——建立合资加油站
d) 油品仓储物流建设——特别的投资
二、外资石油公司在华业务发展新趋势
a) 产业链构建与调整——轻上游开发,重下游建设和终端控制
b) 投资方式转变——趋于以独资代替合资,收购兼并出现
第十一章 中国石油行业管理体制分析
第一节 中国石油行业管理体制现状
一、石油勘探开采业
二、石油炼制业
三、石油进出口贸易管理
四、成品油流通领域
五、石油价格的管理
第二节 中国石油行业的市场化发展方向
一、政府应转变职能
二、制定非歧视性的市场准入政策
三、石油来源多样化
四、市场开放的关键是石油进口权的逐步放开
五、石油价格市场化的前提是破除垄断
第十二章 2008年高油价背景下替代能源的发展现状与策略
第一节 发展替代能源的经济可行性
第二节 天燃气
第三节 清洁电力
一、核电
二、风力发电
三、水力发电
第四节 其他beplay手机下载
一、太阳能
二、煤液化油
三、燃料乙醇
四、生物柴油
第五节 我国应对油价高涨的中长期对策
本报告由beplay登录中心独家编制并发行,报告版权归beplay登录中心所有。本报告是beplay登录中心专家、分析师在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通过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拨打beplay登录中心免费客服热线(400 700 3630)联系。